时间:2010-09-29 来源:合肥网hfw.cc 作者:hfw.cc 我要纠错
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安徽合肥出口加工区,标志着我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又增添一块“金字招牌”。合肥出口加工区落户于肥西桃花工业园,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
当前合肥面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和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等诸多政策叠加优势,合肥出口加工区在此时成功获批,可谓恰逢其时。
“这是一块‘金字招牌’,但是不能简单地抱着金娃娃在手里就可以了”,合肥市市长吴存荣高瞻远瞩,指出了出口加工区获批的意义。
吴存荣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国内产业资本转移趋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沿海加工贸易向内地转移趋势加快,海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趋势加快,给合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因此,合肥出口加工区不仅仅是1.42平方公里的园区概念,它对合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合肥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和新型产业的培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A 通关环境优化吸引一批大项目
程华清是合肥联亚制衣有限公司的一名车间主管,33岁,安徽桐城人。1997年,中专还没毕业的她就跟随老乡到南方打工,进入香港联亚集团设在深圳的制衣厂,一干就是10年。2007年,联亚集团设在安徽合肥的制衣厂建成投产后,她是厂里第一批回家乡的员工。
“以前是工人跟着老板跑,现在变成老板跟着工人跑。”眼看着身边新开的厂越来越多,程华清说,合肥的待遇和深圳差不多,工厂的福利和生活条件也不错,管理也很规范,村子里的人现在很少有到南方去打工的,基本上都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香港联亚集团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打算在技术工人充沛的安徽扎根。他们还关闭了设在浙江的工厂,缩小了深圳、广州的工厂规模。
祖籍安徽的联亚集团主席汪建中说,合肥联亚现有近3000名员工,80%为本地人。在合肥建厂,让更多的安徽籍制衣工人回乡工作,也为集团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但是联亚是一个出口加工贸易型企业,进出关并不方便。
提到海关电子账册,合肥联亚副总经理朱洪涛感受颇深,“以前由于手册多,加上客户要求频繁发货或者追加订单等,手册管理难度大”。
不仅仅是合肥联亚期待着通关效率的提升。产业转移带来了产业聚集,由于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加工贸易企业落户安徽,当地产业结构为之一新。由此,设立具有保税物流功能的出口加工区,对于所有企业而言都显得尤为迫切。
合肥设立出口加工区为在合肥投资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了福音。合肥联亚表示,公司大多原材料要从苏州保税区进口,时间上不够快,运输成本也较大,合肥出口加工区建立起来后,企业的物流成本将大大降低,通关效率会得到提升。
据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出口加工区仍是我国最具投资吸引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在进出口方面拥有诸多优惠政策:从境外进入加工区的货物,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区内企业可以享受销售国产设备物资退免税、出口货物免税、区内加工产品不征收增值税等优惠。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逐步开展,一些大型投资项目纷纷在皖江沿岸落户,包括合肥京东方、彩虹玻璃、鑫昊等离子、熔安动力、大陆轮胎等。2009年皖江城市带共引进项目9654个,投资总额达12000多亿。对于这些在合肥投资的企业来说,进出口也将非常方便。
B 搭建招商平台有了“金字招牌”
曾经有多家和合肥市洽谈过的企业,因为合肥没有出口加工区,它们在投资的时候均选择了外地。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曾遗憾地说,因为没有这块招牌,很多大企业选择了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但是现在,合肥招商的底气足了。合肥出口加工区申报成功后,就已经有接触过的企业发短信祝贺。
出口加工区建成后,将吸收更多国内外产业转移带动的制造加工业和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和项目。
“一定要留着加工区外围的地,方便企业进来”,吴存荣强调,对招商引资来说,不是图快,一定要搞专业化的招商,认真谋划,探索新的招商模式。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表明了投资意向,投资总额16.5亿美元,项目建成后产值达65.6亿元,实现直接就业8.3万人、间接就业11.8万人。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必将极大提升合肥引进外资的水平,迅速产生产业集聚效应,并将政策效应辐射全省。
从外地出口加工区的例子来看,申请成功之后,当地的财政税收都有了实质性的增长。例如今年上半年,烟台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业务发展迅猛,区内保税物流企业进出口货物29万吨,进出口总值4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4倍和1.5倍。
C 筑好“如意巢”引得“金凤”翩飞来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说:“有了海关服务这块金字招牌,我们希望皖江城市带转移示范区这个舞台,加上技术创新、工程试点,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唱大戏。”
吴存荣表示,合肥出口加工区不仅仅是1.4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的概念,它的效应如何放大,是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出口加工区建设首先要建立起高效精干的管理系统,还要大力引进懂通关、懂招商引资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
人才,首先是引进人才,然后是培养人才。出口加工区应该成为“人才洼地”。好比一个巢,巢筑好了,才能引得凤凰来。
对合肥来说,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省级以上的科研院所158家,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97所高等院校,在科研单位工作的人员就有114万,这是一个庞大的科研队伍。而且,有70%以上的科研人员和科技成果都出在企业,中高级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都十分丰富。
从人才作用层面看,人才是第一竞争力,人才是第一驱动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地区之间的竞争、单位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问题。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占得优势,谁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吸引人才、招揽人才。
D 外向型经济发展即将迎来大提速
合肥出口加工区将按“一年建设、二年起步,三年上规模”的目标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建设。出口加工区计划2010年9月完成规划编制,2011年9月通过国家部委联合验收,封关运作。由合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立合肥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内各项管理事务、审批加工区投资项目、管理加工贸易业务,协助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对加工区进行监管。
出口加工区将划分为临港工业片区、出口加工区和现代港口物流片区三个片区。其中,出口加工区主要开展出口加工业务,发展出口加工型企业,重点引进一批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紧密联系的加工企业、高科技出口产品的龙头企业以及出口加工企业的研发中心等。
合肥市海关关长赵龙池表示,合肥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将显著提升合肥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能力,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供最优质的载体,带动区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也就是说,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出口,在加强招商引资的同时,能够带来新产业、新气象,促进合肥市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打造外向型经济。
合肥市商务局局长蓝天则告诉记者,将利用好合肥市各种机会叠加的契机,精心组织承接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大力承接转移产业招商。充分发挥各招商小组的作用,境外以欧美、日韩、东南亚为重点,境内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沿海区域为重点,围绕汽车、装备制造、家电、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开展对接活动,精心筹划推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展推介洽谈。
依托合肥市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大力承接国际和沿海外向型产业转移,发展壮大一批出口产业集群,培育更多的外贸增长点。积极开展外经外贸对接,带动合肥市设备、技术和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合作。这将是合肥市实现产业转型、打造外向型经济的不竭动力。
本报记者 余佼佼
■新闻链接
标杆——昆山出口加工区
昆山出口加工区,2000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0年9月6日第一家通过国家验收,并于10月8日正式封关运作,成为中国首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200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展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和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试点,成为全国首批开展拓展功能的七个出口加工区之一。
昆山出口加工区2009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17.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出口296.9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占昆山市的72.8%、江苏省的14.6%,进出口和出口总量持续领先于全国各出口加工区。2009年,昆山出口加工区生产笔记本电脑6336万台,约占全球产量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