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9-29 来源:合肥网hfw.cc 作者:hfw.cc 我要纠错
每天,李银芝大姐总要早早地起床,将爱人和孩子的早饭准备好。一切安顿完毕后,8点她就匆匆地出门了,到附近的菜市场买上一些新鲜的蔬菜,带到翠庭园的小食堂,开始准备起老人们的饭菜来。
在翠庭园这个小食堂,只有4名食客,他们都是孤寡老人。在这里,虽然每天只有中午一顿免费的午饭,但却让老人们有了家的感觉。
2007年3月29日,自从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开设起孤寡老人免费“老年食堂”后,李银芝大姐3年多来,日复一日地为老人服务。
A
专人做菜
老人:小食堂,让我们都吃壮了
12日上午10点,来到老年食堂,48岁的李银芝大姐已经忙活开了,切菜、洗菜,手脚麻利地做完了所有的事情。
每天,赶到这里,细心的李银芝大姐总是先烧上一壶水,为老人们准备着,整个厨房和客厅也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对于每天来就餐的几位老人,李银芝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为他们烧饭一烧就是三年,饭后,还陪着老人们唠唠嗑。“我的父母去世了,他们现在就是我的父母。”李银芝笑着对记者说道。
如果哪天有一位老人没有来吃饭,李银芝心里总是觉得缺少了什么。“老人没有来,一定是又生病了。”这时,李银芝还会将老人的饭菜准备好,然后亲自送过去。哪天下雨、下雪,老人们无法过来吃饭,李银芝又担当起送饭的任务。
11点15分,三名老人准时来到小食堂内,这是他们早已习惯的吃饭时间。“另外一名老伙计生病住院了,没有来,所以今天就三个人。”一位老人告诉记者。
虽然说几名老人都已上了70岁,还有一名老人已到了80多岁的高龄,但他们却谈笑风生,身体倍棒。谈起这间小食堂,老人们都乐了,直夸饭菜干净,安排得好。“你看,这几年我都被养壮了。”陈家明老人说道。
在没有开办小食堂前,几位孤寡老人在家里一个人吃饭十分随意,中午总是“糊”两口。“关键是一个人吃饭,不香啊,哪有和老伙计们一起吃饭,聊着天,多痛快。”老人陈家明说道。
“每天的饭菜都不同,今天吃肉,明天就是鱼,后天就是小公鸡,而且专门为老人做饭,饭菜也很合口味,烧的清淡,比下馆子还好,有时候想吃什么还能提出来,多好。”老人们说道。
每天等老人们吃完后,李银芝不让老人们插手,自己打扫起房间,洗起老人的碗筷,然后再去吃饭。用老人们的话说:“真正有儿女,也做不到这样的待遇。”
B
社区副站长
食堂虽小用心不少,3年已花七八万
为了这间小食堂的开设,蜀山区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副站长李志朋可是操了不少心,从一开始的设想到落实,他全程参与。
为了让老人们有家的感觉,食堂的布置都如家一般。“你看到中间的那幅仙鹤长寿图了吗?在过去农村这叫中堂画,为找这张画,我可是跑了不少路。”当时,为了这幅画的选定,他们可花费了不少心思,如何让老人有种回归家的感觉,如何让画更加符合老人的口味,李志朋跑到了新华书店等各大书店,都没有找到理想的画。
“这张画虽然价格不贵,我还是跑到郊区才买到,花费了两天的时间。”李志朋说道。
而小小的食堂花销也不小。“每个月,老人的伙食费用就在1000多元,而李银芝大姐的工资也在700多元,还有保险,一年下来也要2万多元。”李志朋说道。
3年下来,社区为这个小小的食堂也砸进去近七八万元。“政府没有拨给我们专项的经费,这些都是社区经费中挤出来的,一直坚持到现在。”
李志朋坦言,附近几家社区也曾办过免费的老人食堂,可是没过多久,就纷纷关门了,但是他们的老人食堂还在坚持。
C
小食堂的期待
让老人不去敬老院也能安享晚年
李志朋说,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阶段,老人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让老人过的好,是社会各界共同思索的问题。虽说老人食堂,规模不大,却给老人“家”的感觉,让原先冷冷清清独自一人的老人,有了一种和家人一起吃饭的味道。“现在老人们吃过饭,就可以到附近的老年活动室内活动。真正做到了安度晚年。”李志朋说道。
对于社区的老人, 李志朋坦言,目前,蜀山区公办敬老院在井岗有一个,但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很多孤寡老人根本无法进住。而且很多老人们都愿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生活,更加上,老人们传统观念,总觉得去了敬老院,就意味着没有家人管,有种被抛弃的感觉,所以很多老人也不愿意去敬老院。
“老年活动中心解决了老人玩的问题,小小的老人食堂又解决了老人吃的问题,让老人在社区就能享受夕阳生活。”
“作为社区,如果有专项的资金保障,我们就设想将老年人食堂由中午供应改为三餐供应,同时一个月可以帮老人进行专门的理疗、按摩等服务。也可以配置专门人员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做到不出小区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但这些都需要社会和政府部门推动。”李志朋说道。
■新闻链接
鼓励更多的社区养老机构出现
针对此事,记者采访了安徽省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开玉。王开玉告诉记者,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阶段,关注老人生活成为全社会关注问题,也是民生工程工作的重点。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解决了一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但是不能覆盖整个老年群体。因此,设置社区养老机构符合目前的国情,但政府部门要有周密的规划,不能让好的形式自生自灭。
社区养老机构,不仅满足了大部分老人的养老要求,也满足了老人们“念家”的情结,同时,社区老人们都有自己的住所,也解决了很多养老机构人满为患的弊病,是一种好的形式,值得提倡。但社区养老机构要解决源头根本问题,社区和民政部门应该相互协调,可以设立专门的资金,同时慈善部门也可以牵头,让一些愿意做慈善事业的公司参与进去。“同时社区养老机构应该合法化,要有专门的政策出台。让企业和社会有一个明确帮助对象。”王开玉说道,“而政府部门可以对养老机构的被帮助人群设立相应条件,解决老年群体中,最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们,做到真正的老有所养。”
左上图为:老人们正准备吃午饭。右上图为:李大姐在客厅的一个小黑板上写每天的伙食。
李国芳 杨模林
本报记者 张放放/文 卓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