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9-29 来源:合肥网hfw.cc 作者:hfw.cc 我要纠错
腰包鼓了,市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
月薪三千,比在深圳打工强
夏季的建设工地更像大烤炉,温度直逼40℃,根据合肥市政府做出的暑期作业规定,在胜利广场作业的高师傅享受到了难得的“午休”。
“到合肥一年多了,工资也涨了一倍多。”正当中午,高师傅找了片阴凉地纳凉,刚开口便有着皖北人固有的直率:“女儿上初中,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
高师傅告诉记者,2008年刚到合肥时,每天的工钱只有40多元。而随着合肥劳动力报酬的几次上调,现在每天的工资已超百元,月薪可达3000元以上。
“跟前几年在无锡、深圳打工比,还是在这赚得多。”高师傅笑呵呵地说,2004年在常州、深圳工地上做零工,每天的工钱不过40元出头,还得自己解决吃住。
都说东南沿海工资高,可高师傅摆摆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深圳自己租房、烧饭,每月大半工资都要花在生计上;可现在在合肥,工地管吃、管住,还给涨工资,一大半钱都能存下来。”高师傅满怀期待地表示,他最大的愿望是把女儿接到合肥来读高中,将来考个好大学。
记者了解到,高师傅在合肥的老乡至少有1000多人,都是出去做了几年工又辗转回到省内的。“以前都以为出去能赚大钱,其实不一定。你看我,现在一个月3000多元,就相当于在深圳五六千的收入。”
随着合肥近几年大建设推进,工资报酬也几次上调,还逐渐建立健全了外来务工人员工资结算、社会保险、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机制,今年合肥还新建了第一处“蓝领公寓”,为大建设中的蓝领工人解决住房之忧。
城市大一倍,鼓了的哥钱包
说起合肥大建设带来的变化,每天走街串巷能把合肥转个好几圈儿的“的哥”们无疑最有发言权。
“以前的合肥,东到长江批发市场、南到南七、西到大蜀山、北到双岗。”在合肥开了10年出租车的胡师傅告诉记者,几年前拉过一个宁波的客人,就是因为城市规模小,差点把合肥当做了县城。
“现在不一样了,高新区、政务区、滨湖新区,都是这几年‘长’出来的,这几年合肥至少长大了一倍。”胡师傅介绍说,而大建设中,城市道路网也在不断地改善,“在路上跑畅快了很多,长江路都宽了一倍多。”
对比大建设前后改观,胡师傅告诉记者,前几年合肥地方小,打车的人也不多,“一天平均拉不到20趟,一个起步价就跑完了,一个月最多赚1000多元。”而现在,不但打车的人多了,在路上也跑得快了,“合肥城市大了,一趟跑得远,每天都有100多元进账。”
城市的长大,人口的增加,也为消费增添了刚性需求。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底合肥市户籍人口480万左右,与2005年底的462万相比,增加了18万,而目前合肥常住人口已达到510万。在合肥百大集团上班的李大姐告诉记者,这几年她明显地感觉到逛商场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5年前,我的平均工资是1700元,商场生意好,我们工资也涨到2500元。”李大姐笑着说。
记者从合肥市统计部门了解到,2009年上半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5716元,月平均工资达2619元,每月比上年增加505元。
转眼3年,家家资产数百万
同样的一套房子,在市中心城区可能价值百万,搁在交通不便、车马不通的乡村,则要贬值一大半。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建设给合肥市民带来的收入变化,不但体现在工资、福利、社保,还有这样一群人,受惠于城市架子的拉大,基础设施的完善,转眼之间,他们名下的不动产无形中增值了数倍。
“滨湖新区改造前我就住这,原来是土墙瓦房。”家住滨湖家园的詹松林向记者介绍说,拆迁改造后,他们四口之家分到了两套新房,总面积180多平方米。“我们家以前的房子,5万元都没人要,现在给我50万元一套,我都不愿卖了。”
按照滨湖区目前房价水平来算,詹松林告诉记者,“我们村拆迁后,大部分一户都分到了两套房,现在家家的不动产都已经近百万了。”记者了解到,滨湖家园里不少回迁房的户主也都成了“房东”,房租已达8~10元/平方米;这也就意味着,房东们每月都能有800元以上的“固定收入”。
从今年7月1日起,合肥还提高了滨湖新区回迁群众的低保标准,高于合肥市平均1000元,由1200元提高到1600元。让我们来算一笔账,拆迁安置前,回迁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是3268元,现在,新增加了就业收入、低保收入、每年不低于7200元的出租安置房收入,几笔收入叠加,每年人均纯收入可达8700元,较以前至少翻了一番。本报特约记者 何世平/文
实习生 颜颖 本报记者 卓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