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9-29 来源:合肥网hfw.cc 作者:hfw.cc 我要纠错
“十一五”以来,合肥市积极探索符合合肥实际的工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对于合肥市经信委来说,工业立市战略的核心就是要落实到抓项目上,这是实现合肥跨越式发展的“牛鼻子”。招商、谈判、签下合同……这一连串看似简单的字眼中却饱含着合肥市经信委为合肥工业发展所付出的汗水。
合肥市经信委王文松主任介绍,一个好的项目能让未来合肥的工业变得更具竞争力,同时必将会给合肥的经济带来新的机遇,这就体现了工业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
日前,记者在合肥市经信委了解到一个跟踪了近五年的项目,终于将于9月份在合肥开工兴建了。在经过长达数年的商谈后,长安集团与合肥市政府签署了(合肥)生产基地项目协议。该生产基地项目将会坐落于合肥高新区南岗科技园,总投资为30亿元,设计年产能为50万辆,每年可上缴税收6.6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员约7000人,间接带动就业人员约7.7万人。
“在这几年的谈判期间,大家做出了艰苦的努力,这个项目的成功也可以说是‘十一五’工作的一个缩影。”有关专家谈及“十一五”合肥工业立市的发展成就时表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个感人的小细节,在洽谈项目中,如果对方需要什么资料,本来可以快递或者传真过去,但市经信委却是派专人亲自送去给对方,为的就是能和对方进行及时的交流。在这几年里,市经信委分管项目的张建中副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经常在北京、重庆等各地奔走,他们终于用合肥人的热情真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打动了长安集团。
合肥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记者:“工业立市”是合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十一五”以来咱们合肥市的工业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王文松:“十一五”以来,合肥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开放的理念,持之以恒地推进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三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工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市规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843.1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2749.2亿元,年均增长34.4%;实现增加值由2005年的263.7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767.5亿元,年均增长25.4%;分别为“十五”规上工业总和的2.7倍和2.6倍。2009年,工业占全市经济比重超过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3%,成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主动力。
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记者:合肥工业中的支柱产业有哪些,五年来的发展情况又有什么重要的变化?
王文松:2005-2009年,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业、化工及橡胶轮胎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八大产业完成总产值从658.8亿元上升到1933.5亿元,年均增长30.9%;实现增加值从206.8亿元上升到530.3亿元,年均增长26.5%;产值和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达到70%。2009年,家用电器产值突破500亿元,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四大件”产量位居国内城市第一,成为全国知名的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工程机械生产研发实力雄厚;汽车产业产值接近400亿元,汽车车型系列齐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特别是平板显示产业的加快发展,进一步推进我市占据中部乃至国内的产业新高地。
创新提升工业发展质量
记者:创新是这个时代最关注的话题之一,除了在数量上的显著变化外,几年来合肥在工业创新上又有什么亮点?
王文松:近年来,合肥积极推进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06—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631亿元增加到1440亿元,增加值从168亿元增加到42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0.4%和35.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52.4%和54.7%,年均增幅分别居华东和中部地区首位、全国前列。全市工业企业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5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115个。
把握发展“黄金期”不松懈
记者: “十一五”合肥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 “十二五”合肥又有怎样的工业发展蓝图?
王文松:“十二五”是合肥工业跨越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机遇期”,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先进制造、创新驱动、品牌引领、低碳发展为主线,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立市”战略,进一步壮大工业总量,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