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9-29 来源:合肥网hfw.cc 作者:hfw.cc 我要纠错
核心提示
当你漫步于合肥田间地头,与村民们谈起村务监督委时,许多村民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对这个类似于“村纪委”和“村审计局”的基层组织连声称赞。近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村级监督委建设和“三资”清理工作,通过透明公正的清理工作和创新可行的制度,让百万农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口袋账”变成“明白账”
“在村务监督委建立之前,少数村干部把账本和资金直接塞进了自己的口袋,形成了那些百姓痛恨的‘口袋账’、‘包包账’。”肥东县纪委负责人说道。
由于基层反腐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在一些农村地区,曾存在“决策一言堂、用权一句话、花钱一支笔、诉求一条路”的现象,“村官”大权独揽,账本“躲躲藏藏”,百姓颇有怨言。“以前,‘一事一议’集资修路时,村里人都不敢出钱,就怕这钱不明不白地被人花了。”肥东县撮镇镇大郭村村民刘长元对记者说。
自从建立村务监督委后,这种现象就改变了。目前,我市已有1166个村(居)建立了村务监督委,这些村民们自己选出来的基层“纪检人员”成了农村“三资”的“看账人”。他们每天要阅览村干部报来的大量票据,对不合理的开支不予签字,并公开每笔支出的详细去处。一时间,“村官”有人监督,资金有专人看管,村民无不拍手叫好。
“现在账目明明白白,村民们出钱也放心了。村务监督委可真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刘长元乐呵呵地说。
协调干群关系的“润滑剂”
不仅是“看账”,村务监督委还是干部群众之间的“润滑剂”和“代言人”,协调了干群关系。
在肥东县石塘镇许多村子的村委会里,设置了“廉勤之窗”宣传专栏,群众把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通过监督委沟通、交流、反馈。同时,对那些应当让村民知情、决策的事项,监督委在事前组织议事听证,广泛征求意见,架起了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石塘镇四合村党支部书记卜兴来说:“这几年,村里的公益事业投入大,道路桥梁、沟河疏浚整治等工程多,由于宣传不力,群众缺乏知情权,导致一些群众心里犯嘀咕。现在有村监督委实施专门的监督、宣传、向群众解释,既帮助我们避免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失误,又消除了干群误会,融洽了关系。”
对基层干部来说,村务监督委是他们的“保健站”,时刻提醒他们与腐败保持距离。而对上级领导和村民们来说,村务监督委成了“好管家”,基层“三资”账本由他们保管,不仅让领导省心,还消除了村民的疑虑,拉直了群众心中的“问号”。
摸清全市农村“家底”
“这段时间以来已经记不得自己看了多少张票据,收集了多少‘民意便条’,拒绝了多少笔不合理支出。”庐阳区望城店村村务监督委主任郑道林说道。
近年来,全市村务监督委看过大量收支票据,对摸清全市村(居)“家底”起到了“会计师”和“审计师”的作用。截至今年6月,全市有1166个村务监督委参加了“三资”清理工作,共收集民意5473条,审核村(居)集体收支票据89.45万张,涉及资金43.61亿元,监督整改违规资金2615.34万元。截至2008年底,合肥市村(居)集体资产总额42.9亿元,债权总额12.5亿元,债务总额17.8亿元;资源45.9万亩,房产130.7万平方米。通过“三资”清理,合肥市村(居)集体共核减债权0.8亿元,核减债务2.9亿元,增加集体资产3.1亿元。此外,村(居)所属企业拥有资产总额18.2亿元,房产100.6万平方米。
望城店村村民代表钱朝龙笑着说:“监督委选的都是我们信得过的人,他们管账,我们放心!” ·王弘毅·